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李 斌
  • 育成期水貂饲粮中半胱胺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半胱胺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确定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和添加方式。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6只(86±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连续添加;Ⅴ、Ⅵ、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 mg/kg半胱胺,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连续添加1周,间隔1周)。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Ⅴ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Ⅱ、Ⅳ组(P<0.01);平均日增重以Ⅴ组最高,间隔添加组高于连续添加组。2)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影响水貂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和粗脂肪消化率(P<0.05),极显著影响干物质消化率(P<0.01),且均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干物质消化率(P<0.01),间隔添加组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3)饲粮中添加半胱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水貂的氮代谢指标(P<0.05或P<0.01)。Ⅴ、Ⅵ、Ⅶ组氮沉积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Ⅵ、Ⅶ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且以Ⅴ组最高。半胱胺添加方式极显著影响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尿氮排出量、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1)。间隔添加组水貂的食入氮含量和尿氮排出量极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1);间隔添加组的氮沉积显著低于连续添加组(P<0.05);间隔添加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极显著高于连续添加组(P<0.01)。半胱胺添加水平显著影响水貂的粪氮排出量(P<0.05),90 mg/kg组水貂的粪氮排出量显著低于60 mg/kg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育成期水貂饲粮中半胱胺的适宜添加水平为60 mg/kg,适宜添加方式为间隔添加。

  • 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 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 植物乳杆菌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 CFU/m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 CFU/m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 CFU/m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L。

  • 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体外发酵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H和NH3-N浓度、主要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H亦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